南京保卫战之血战光华门:谢承瑞团长被逃难的民众活活踩死

时间:2025-04-05 07:57:28来源:传媒新闻网 作者:夜风

时任教导第二团团长谢承瑞光华门,是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。明朝时称正阳门,位于南京御道街最南端。1931年,为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从此门进入光复南京,故而改名为光华门,并由单门洞改建为三门洞城门,以满足当时交通的需要。1937年12月,日军向光华门发起了进攻,南京保卫战在光华门展开。守卫光华门的,是国军教导总队的谢承瑞团。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、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。日本方面对南京光华门争夺战印象颇深,日军占领南京以后,日军在光华门外城墙下竖立墓标,凭吊战死者,还在光华门一侧书写“和平”两个大字。据日军战报《第9师团作战经过概要》记载:“(皇军)得到150毫米榴弹炮、105毫米加农炮、150毫米加农炮、240毫米榴弹炮等重炮部队的协助,得以在坚固的城墙上炸开了三处突破口。”日军炮击南京城墙,以重炮对准一个点进行凿击,像凿子一样一点点将城墙凿开两个缺口。缺口被凿开后,日军趁机涌入城中。12月9日拂晓,日军胁坂部队进抵光华门,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。日军在飞机、野山炮和坦克猛烈轰击下,城墙东南角被炸塌,城门沙袋掩体工事被击穿。傍晚,少数日军由此冲入城内,并占据主城门。中国守军攻击光华门的日军指挥官叫胁坂次郎。他是日本战国时代胁坂安治的后代。胁坂安治是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的七武士之一,功勋卓著。由于祖上有功,胁坂次郎在日本军中比较傲慢,不把他人放在眼里。并在战场上常常挥舞着一面祖传的红旗指挥战斗。在不久前的淞沪会战中,他就手舞着红色小旗上了东京报纸的。一看形势危急,教导总队长桂永清赶紧派出了第87师259旅增援,之后让宪兵教导第2团和156师等部增援。日军占领光华门很快,少数入城日军被歼。12月10日,在增援部队配合下,中国守军以大量集束手榴弹、机枪和步枪与日军激战,为夺回城门、堵住城墙缺口,第87师259旅易安华旅长阵亡。10日傍晚,日军山际喜一少尉怀揣一面巨大的日本国旗,冒死带领100多名日军沿爆炸形成的斜坡冲上了光华门,把膏药旗竖在那里。这是第一面出现在南京城头的日本膏药旗。看到光华门城墙上竖起的日本膏药旗,远处的日军士兵一阵欢呼。日本民众在东京庆祝占领南京可欢呼过后,他们发现,想增援城墙上的日军,扩大胜利果实,可就太难了。中国军队用6挺捷克式机枪和迫击炮封锁了宽阔的路面,大量杀伤冲锋的日军。随后对攻上城头的日军逐一消灭,直到城头的日军没有了子弹。组织抢占光华门城头的少佐叫伊藤善光,被守军击毙,插在光华门城头的那面膏药旗,被国军士兵轻蔑地扔下了城头。被中国守军击毙的日军少佐伊藤善光光华门一战,被日军视为突破南京城垣防线的日子,日本新闻媒体大肆渲染,“期待已久的太阳旗飘扬在南京城头的日子终于到来了”。于是日本全国上下一片疯狂。人们从报纸上印有的醒目的南京地图上,兴奋地指着,“就是这个城门,就是这个城门”。中国守军用事实证明,这仅仅是日本报界记者们臆造的“占领”,不仅没有占领,还损兵折将,军界为此大为光火。后世专家评述,城垣保卫战,在抗战中虽不及长城保卫战之影响,但也鲜有其他城墙保卫战可与之一比。负责守卫光华门城墙的指挥官之一——教导部队第1旅第2团的团长谢承瑞,时年只有33岁。出生于江西南康的谢承瑞留学法国,在法国兵工大学上预科三年,此后即升入法国兵工大学。1929年2月毕业后,谢承瑞又转入法国炮兵大学学习,直至1930年4月学成回国。1935年,应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之邀,他担任教导总队军官队的上校军事教官。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就是留德的学生,属下多名将校都是留学生。到了12日,光华门再度被日军突破,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,将第二次攻进城的日军悉数歼灭,并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。当夜,中国守城部队撤退,胁坂第36联队占领了残破的光华门。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直到13日上午,中国守军因失去统一指挥而大溃败前,光华门的城头始终都飘扬着我守军布满弹孔、残破却坚毅的旗帜。光华门一役,日军攻城达数十次之多,阵亡800多人。有资料显示,当时日军担任主攻的最高指挥官谷寿夫因此役的失利,曾想过剖腹自杀。当时的报纸刊登了光华门之战的激烈情况:“10日傍晚,光华门一带城垣被敌军攻城炮击毁数处,敌军一部虽冲入城内,当即被我包围歼灭。敌遗尸五百余具,仅10人生还。我军士气悲壮,人人抱必死之心,敌图唾手而得南京之梦想,已遭受第一次之严重打击矣。”12月20日,日军占领南京之后,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中将特地来到光华门,视察光华门激战的场地。在听取了日军第9师团第36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大佐、第四中队中队长葛野、第一中队中队长山际的战斗报告后,被中国士兵的英勇所震撼,被日军士兵的惨败所痛心。于是在光华门设香案跪拜中日阵亡将士亡灵,为这些英勇的将士洒泪。后来据教导总队辎重营营长郭岐回忆,命令下达后,各级部队都在向下关方向撤退,逃难的民众,得知日军已经拿下南京,正往下关杀来,人心慌慌之下,秩序更加的混乱。哭泣声、咒骂声、无助的呼喊声,响彻了下关江口。很多的南京市民,抓住一切可以漂浮的东西,不顾一切跳入冬日的长江之中,一时间江中人头点点,更有甚者啊,直接跳江自杀,以避免遭受日军的凌辱和屠杀。各级官兵似乎也无意跟着部队行进,没有人知道他们前去的遭遇,更遑论未来的命运,唯一的目的就是往前挤进去。守卫南京的总司令唐生智在下关江边,守卫南京的总司令唐生智命令总预备队把通往下关的挹江门给封了。由于通信中断,守卫挹江门的士兵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,堵在挹江门口不让通行,强行通过就开枪阻击。一时间,挹江门外出现了大混乱。那天,守卫光华门的谢承瑞团长也在里边,他本身患病就没有好,在指挥作战时又被火药熏伤,坚持走到挹江门已是不易。尽管有卫兵保护,但人多拥挤。等到守军接到命令放行时,小小的挹江门口出现了人踩人的惨剧。没有人知道,当时有多少人被踩死,遗憾的是,谢承瑞团长也不幸被活活踩死在挹江门。1938年,谢承瑞被追认为陆军少将。1988年,国家民政部批准谢承瑞为革命烈士。(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,请到号平台查看)(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,请到号平台查看)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